找到相关内容918篇,用时2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忍气吞声不是真修行

    不容易忍了。    佛法不仅为个人忍,也要为众生忍。到达的程度时,就成了八风吹不动,即对利、衰、毁、誉、称、讥、苦、乐的八种现象,无一不能忍的境界。所以,解脱的菩萨称为已得生法忍。对于内六情的...忍信、戒、施、闻、智慧、正见谬,忍佛、法、僧,忍驾詈、挝打、恶口、恶事、贪、嗔、痴等,能忍难忍,能施难施。    从以上所引经论内容看来,忍辱二字的涵义甚广,有拒受诸乐而接受诸苦之意。无理的侮辱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忍辱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1/2206321894.html
  • 国际少儿艺术大展迎奥运预展义卖献爱心

    自筹资金。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对此予以很大支持。台湾著名佛教人士玄中法师曾为大展多方劝募,此次又从台湾带来以绿色环保方式种植加工的3000片价值150万元的“”牌茶饼,捐给大展组委会,义卖所得做为这届...

    佚名

    |爱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4/14213422598.html
  • 世界佛教论坛第二届闭幕宣言

    世纪全球人类的一道光明,今日世界的纷争,实源于人我的对立舆计较,因此唯有落实佛教“慈悲、”的精神,才能带来社会的和谐,才能促进世界的和平。 在此,我们庄严的宣布:“唯有同心,才能和谐;唯有尊重,...

    佚名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4/18493237561.html
  • 对于印光大师之认识

    其心,试一数皈依大师之弟子,则自军政要人,以逮商贾士庶,所不具,可悟法为天下公器,不可据为居奇之商品,则功德普施,同登彼岸,庶几有合于我佛度世之旨!此余对于大师认识之二!  大师熟诵三藏,深入显出,以念佛普利法门,诱掖四众,临终雇命,犹谆谆以莫学大派头为嘱,此是大师悲愿深宏处!吾人信佛,本当持三昧,认为各宗各门,皆可证成正觉,渐顿虽殊,归元二;大师为过来人,决非打诳语者,吾人如能穷究三藏,...

    厉星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81539895.html
  • 佛教修忍辱行只能忍气吞声吗?

    的种种法门,更不是一般人所能够办得到的。一般而言,若与自己无关的事,大致能够忍受;若与切身的名利、眷属、男女等相关诸事,那就不容易忍了。  佛法不仅为个人忍,也要为众生忍。到达的程度时,就成了八...,不名入道智慧人也。”在《优婆塞戒经》卷七也另示如下:忍有两种:第一是世间忍,就是能忍饥、渴、寒、热、苦、乐;第二是出世间忍,即能忍信、戒、施、闻、智慧、正见谬,忍佛、法、僧,忍骂詈、挝打、恶口、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3550363.html
  • 如理思惟

    如理思惟   /空法师   一、涅槃山上是如此地寂静、清凉、悠游、自在、安详、谧宁、清澈、甜美、和平、辽阔、光明、了如指掌、洒脱、任运、柔和、闪耀、纯净、大休息、坦然、一望无际、苦、无疑、无虑、无畏、执、缠、缚、对立、元素、蕴积、负担、储藏、依靠、动摇、无碍、空。   二、看透、洞察身心的真面目,真实现象,即很自然地放下身心重担,超越生灭、无畏生死幻象。 ...

    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0052472.html
  • 从权威人格到修行人格

    造成伤害。因为它会造成团体内部一切皆以一个人为中心与重点的现象。这种现象表面上是大家皆在一个权威的领导下有效运作,和合,而实质上最大的伤害,就是往往自然地忽略了对年轻一代承担能力的培养,结果是虽有...

    苟嘉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03553723.html
  • 哪些业会现世成熟果报呢?

    曾经久住之地,前往他乡安居,这时该地的所有债主都会前来索债。  对于功德田,《俱舍论》举了七种情况:“于佛上首僧,及灭定,慈见修道生,损益业即受。”①佛。②比丘僧团。(以下五种是对单个补特伽罗而言。)③灭定:不论是世间或出世间的灭定,当安住灭定之时,烦恼寂灭,相续中非常清净,出灭定时,补特伽罗就好似从涅槃中来一样。④:入定时,对无量众生都不生烦恼。⑤慈:入慈定时,对无量众生都生起不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05053736.html
  • 佛教倡导众生和睦,世界和谐的“六和敬”精神

    佛教倡导众生和睦,世界和谐的“六和敬”精神  佛教徒有七众弟子的分别,但在团体生活的原则上,是有一个共同的标准,这个标准叫做六和敬。就是六种规则,能使大家过的生活是清一色的,互相敬重,和谐合聚,清净快乐。   一、身和同住:大家同住在一起,要做到身业清净,和睦相处,不发生争斗的举动。   二、语和:大家同住在一起,要做到语业清净,说话的语气谦和礼貌,悦耳可爱,不宜恶口粗声,引人不快,以致发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65457087.html
  • 《入禅之门》序

    思想且一向散乱的广大群生而言,是多么难以理解的!尤其是意欲掌握缘起无我的心要,并援引心要融入生活净化三业,以至于断渴爱、灭戏论、寂静、任运随缘之境,对于是非心重、诤胜心强的有情,更是难上加难!  ...《入禅之门》序  据闻佛陀初成正觉时,原本并不想说法,曾谓:“我法甚深妙,信云何解?辛勤所证法,显说为徒劳,我宁不说法,疾速入涅槃!”经上这类记载,透露佛陀对佛法是否能够被普遍接受,正确奉行,并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51359460.html